疾病防治 | 蛋鸡没有产蛋高峰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时间:2016-06-02   来源:禽业导读   作者:禽业导读

在生产中,有的鸡群产蛋的高峰不高,甚至不出现产蛋高峰,其原因何在?笔者根据以往经验,分析有以下几点:

✎ 一、饲料的影响。

1、全价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满足不了蛋鸡产蛋高峰期生产需要。

2、原料蛋白质品质低劣。高峰期日粮采用过多蛋白质利用率低的原料,如菜粕、棉粕等,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75%、72%,且适口性差,含有毒物。此外,使用了发霉原料,也会导致产蛋高峰上不去。

3、营养不平衡或不足。产蛋鸡高峰期饲料中的蛋氨酸和胱氨酸不足,按一般配方,通常蛋+胱氯酸添加量为0.53%-0.61%才能满足,精氨酸、赖氨酸也要考虑;矿物盐比例不当或不足,特别是钙、磷比例不平衡,正常比例在5-6:1。高峰期饲料微量元素锰不可忽视,每公斤饲料中应添加100-120毫克;维生素不足会影响生产,笼养蛋鸡产蛋高峰期需补充维生素A1、D3、E。

对策:

使用营养全面、质量可靠的饲料。在选料上,不要单纯追求便宜(价格低),要选择好原料,不掺假、不发霉、无毒的原料。在使用中要看一下,给你带来多大效益。一定要算一下料蛋比,哪一种更合算。饲料营养除保障生存维持生命的营养之外,多余的营养才变成鸡蛋,多余的太多是浪费,多余的少,产蛋率不高。

✎ 二、育成鸡品质差。

1、体重达不到标准。主要是在育成期,由于饲养管理不好,经常停料、停水,饲料质量差所致。

2、有的体重超标。主要是饲养方法不科学所致。

3、后备鸡培育得不好,均匀度差,鸡群大小不一,不同批次鸡混在一起饲养,造成产蛋时间不集中。育成阶段饲养管理不好或天热等造成后备鸡生长发育受阻,特别是12周龄之前的阶段内,对饲养管理不重视,营养不好,体重没有达到品种标准,鸡群体重大小参差不齐,均匀度不好。到开产周龄体重仍然不达标,大小参差不齐,胫骨很短。换上产蛋高峰期高蛋白质饲料进行饲喂,产蛋率仍然升不上去。过肥、过瘦的母鸡都不产蛋,只有发育正常的母鸡才产蛋。

对策:

搞好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特别是要重视育成阶段。适当限饲,经常称体重,根据体重是否达到标准或超重而调整配方,使育成鸡开产时,体重80%以上达到开产体重,胫骨长度也达到该品种长度。这样的鸡群才能高产,产蛋率上升快,容易达到高峰。

✎ 三、光照的影响。

产蛋高峰期全天光照应稳定在16-17小时(包括日照)。光照时间时长时短,且经常停电,开、关灯时间无规律等都会影响产蛋高峰的形成。

对策:

严格进行补光。产蛋鸡从19周龄起每天需要光照13~14小时,以后每周增加半小时,一直加到17小时,以此维持产蛋高峰。当准备淘汰整群鸡时,可以在最后一个半月左右将每日光照提高到18小时。每平方米使用一个25瓦的灯泡,距地高度1.8~2米。产蛋鸡补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满足鸡体的营养需要。尤其是蛋白质、钙、磷等。

✎ 四、应激的影响。

喂料时间的改变;经常变换饲料配方或品种;停料停水,导致产蛋下跌,破蛋增多;高温或低温的影响。

✎ 五、疫病的影响。

育雏阶段因温差大温度低等原因导致的呼吸道(传支);在高峰到来之前,鸡最易感染鸡白痢,呼吸道病,产蛋下降综合症,脂肪肝综合症等。开产前的呼吸道病的影响,因为此阶段是鸡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时刻,此时发生的呼吸道情况,会造成机体本身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到卵巢的发育,有可能造成生殖性传支造成150天以后产蛋率上升缓慢,到了80%左右,各方面都比较正常,就是产蛋不上升。

对策:

做好防疫工作,减少应激因素,避免因环境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在开产前。在饲料中加入千分之五-千分之十的植物油,微生态制剂调理肠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中成药促进输卵管发育,维生素饮水增强抗应激能力,及时淘汰假母鸡、水裆等传支后遗症疾病。

✎ 六、品种不纯。

使用商品蛋鸡受精所产的种蛋孵化出来的后代,品种退化。产蛋率维持在70%左右。采取什么措施也不会提高产蛋率。

对策:

认真选好种鸡苗,到正规大些的种鸡厂购雏鸡。

✎ 七、鸡开产后气候不好。

如果鸡进入产蛋高峰期是炎热的夏季,天热,鸡采食量减少,管理跟不上,鸡群很难产蛋率达高峰。

对策:

注意随时随地的气候变化,尽量减少因气候所造成应激的减蛋。经常搞好鸡舍环境控制,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