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
时间:2016-02-18   来源:养禽与禽病防治    作者:养禽与禽病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能够引起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一年四季流行,在冬春季节尤为严重,临床上常与禽流感病毒H9、大肠杆菌及支原体混合感染,从而引起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发病,雏鸡发病率较高,IBV可以通过病鸡呼吸道和消化道排出,通过飞沫、尘埃、饲料和饮水等快速传播。由于IBV变异频繁,血清型众多,并且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性较差,单一血清型的疫苗只能对同型毒株感染提供较好的保护。因此,根据当地病毒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是IB防控之关键。

1 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情况

1953年我国首次报道发生了呼吸型的IB,1972年邝荣禄在广东省首次确诊了鸡的IB,1982年辛朝安等首次报道我国发生肾型IB。由于Mass型疫苗的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IB的防制效果比较理想,但90年代后大量变异株的出现,使其危害加重。1995年杜元钊等从我国的胶东地区蛋鸡中分离到1株嗜卵巢和输卵管型IBV变异株。张庆霞等对10株分离于1995-1999年的IBV分离株进行研究,发现50%属于LX4型。王晓红等对1995-2005年从我国山东等5省地区免疫鸡群分离的37株IBV分离株S蛋白进行分析,表明其中25个毒株为QX型,2株为LDT3型。郑俏伟等对1993-2010年分离的63株IBV分离株M基因进行分析.发现LDT3型、LHLJ型、Mass型和LX4型是我国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任海松等对2006-2010年从山东省分离的17株IBV分离株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属于LX4型。Zou等对2008-2010年间从四川地区分离到的19株IBV S1蛋白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毒株属于QX型,少数毒株属于Taiwan-I和Mass型。王家秀等对37株IBV分离株(2009-2010年)S1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7株分离株中有14株为QX型,14株为Taiwan-I型,2株为4/91型,1株为LDT3。Li等对1985-2012年间从广西不同地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的60个IBV毒株进行了研究,发现1985-2008年间分离的毒株大都属于HN08型,2009-2011年间分离的野毒株大多属于QX型,其他少数毒株属于4/91型、台湾型或Mass型。2010年Han等对过去15年的220株lBV分离株Sl基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分离株可分为LX4(QX)、LDT3、LDL、BJ、LSC、LHLJ、N1/62、Mass和4/91,其中54.1%为LX4型。Ma等对2010年间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发病鸡群中分离的56个IBV毒株及19个参考毒株进行研究,发现QX型IBV毒株是我国流行株的优势基因型。胡北侠等对2008-2012年从山东地区分离的20株IBV分离株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8株属于QX型。张伟等对2012年从山东地区分离的9株IBV分离株S1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8株都为QX型。尤永君等对2010-2013年从我国各地区分离到的30株IBV分离株进行研究发现,其中28株属于QX型,2株属于TW型。

总之,我国IBV的血清型众多,且近年来新基因型的IBV毒株不断出现,并在我国鸡群中持续流行和传播,其中以QX型的毒株流行较为广泛,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在2009年以前我国仅报道了1株4/91型毒株,但近年来随着4/91型疫苗的使用,4/91型毒株分离率有所提高。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为避免鸡群拥挤,要控制饲养密度,保证每只鸡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鸡舍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注意通风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注重对雏鸡的护理,是IB预防的重要阶段,避免因IBV感染造成生殖系统损伤,从而引起输卵管发育不良。选择营养物质全面的饲料,适当补充雏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2.2 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降低病毒持续感染的机会,鸡舍进鸡之前应做好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不同日龄的鸡群分开饲养,严禁饲养人员串舍及各种器具的交叉使用,并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此外,转栏过程中,投喂必要的抗应激药物,冬春季节,可添加上呼吸道抗感染药物,在饲养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防止扩散。

2.3 疫苗接种

由于尚未研制出针对IB的临床药物,因此疫苗免疫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目前已成功研制出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转基因植物疫苗,但使用较广泛和有效的是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使用疫苗前必须掌握当地流行的病毒血清型,尽可能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抗原性一致的疫苗株,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免疫预防目的。

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易保存和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所用灭活苗有Mass株、QX野毒株和LTD3毒株。但是其具有使用剂量大且必须配合佐剂使用的缺点,主要用于种鸡和蛋鸡群的免疫,以避免生殖道感染。弱毒疫苗生产成本低,可通过点眼滴鼻、喷雾免疫等方式进行免疫,但是其存在毒力返强、与野毒株之间进行重组及对鸡只有一定的副作用等缺点。我国官方批准的IB弱毒疫苗主要为Mass型弱毒疫苗,包括H52、H120、W93、Ma5和28/86,其中以H52和H120应用较广。我国农业部于2011年新批准了新的基因型活疫苗LDT3-A,是当前与QX型IBV亲缘关系较近的商品化疫苗。其中4/91型疫苗虽未经官方批准,但有些地区已在使用。据报道,目前针对我国流行的优势基因型QX的疫苗已研制成功,但尚未有商品化疫苗上市。

合理的免疫程序也是疫苗免疫防控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免疫程序:5-7日龄用弱毒疫苗首免,也可提前至1日龄;25-30日龄用弱毒疫苗二免,可提前至7~8日龄;种鸡、蛋鸡在开产前用油乳剂疫苗进行2~3次免疫;对于饲养周期比较长的鸡群,应每隔60-90天进行1次免疫。

2.4 预防混合感染

当前临床发病情况,往往不再出现单一的IB病例感染,而是以混合感染为主,其中主要与禽流感病毒H9、大肠杆菌或支原体混合感染,引起支气管栓塞,剖检可见气管、支气管和肺脏有大量黄色干酪物,气囊变厚,附着有黄色干酪物等。临床上进行IB防控过程中,必须加强预防细菌性疾病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混合感染。发病初期,及时隔离淘汰发病鸡只。加强消毒防疫措施,投喂抗生素,防止上呼吸道继发细菌性疾病。

3 小结

由于我国IBV血清型复杂,且使用大量弱毒疫苗,导致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增加了防控难度,现有的商品化疫苗对我国流行的优势血清型病毒保护效果不好。因此加强IBV的血清学调查,尽可能选择血清学相近的疫苗和研发针对流行的优势血清型病毒的疫苗是防控的重中之重。另外,利用新技术研发出新型疫苗以克服传统疫苗的不足,是未来防控IB的重要基础。最后加强饲养管理,为鸡群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鸡群的抵抗力;严格消毒并执行好隔离措施,尽可能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等也是防控IB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