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 山地茶园生态养鸡的优点及关键技术
时间:2015-09-08   来源:养禽与禽病防治    作者:刘芳华

茶叶是福建省安溪县的特色产业,全县拥有4万hm2茶园。为全面提高山地茶园开发效益,近年来,许多农户充分利用山地茶园饲养本地鸡或土杂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茶园养鸡是一种高效生态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农牧结合,种养配套,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山地茶园生态养鸡的优点

1.1 节省成本

一是节省土地。利用茶叶基地资源,放养鸡群节约用地。二是节省劳动力。茶园内杂草每年至少除2次,茶园养鸡,嫩草全被鸡啄食了,节约除草劳动力。三是节省饲料。利用茶园杂草、茶园昆虫和树裙茶叶等天然饲料养鸡,可减少人工饲料用量。四星节省肥料。鸡粪作为优良的有机肥,培肥茶园地力,节约投肥成本。五是节省农药。由于杂草丛生,茶园需要除虫,茶园养鸡后,昆虫、嫩草和草籽都是鸡的好饲料,茶园基本不用治虫害。

1.2 提质增效

茶园养鸡,由于野外空气新鲜、活动量大,鸡群健康,饲养期较长,肉质风味好,生态土鸡容易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也高。同时,茶园放养鸡群,减少了茶园害虫,增加了茶园肥力,大幅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投入,优化了茶园环境,实现了生态茶园改造,茶叶提档升级,茶场收入增加。

1.3生态效益明显

山地茶园生态养鸡有利于合理利用茶园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做到良性循环、节本增效,是典型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以安溪县大宝峰有机茶场饲养土鸡为例,山地茶园内动植物生长良好,园间杂草被鸡群食尽,有机茶生产得到有效保证,茶园养鸡促进了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茶树反过来为蛋鸡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天然饲料。以茶养牧,以牧促茶,形成了:鸡吃茶园杂草及害虫 — 鸡粪还园 — 改善茶园生态小气候 — 有机茶生产提质增效 — 生态土鸡价高增效 — 茶园养鸡规模再扩大的循环农业链条,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山地茶园生态养鸡关键技术

2.1 园地选择

养鸡的山地茶园,应该选择地势平缓、背风向阳、茶园较疏、树冠矮小、杂草较多及取水便利的茶园放养为好。并有防止外来动物侵害的防护设施。这样,便于鸡群管理,充分利用茶园杂草、昆虫作为鸡的饲料,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2.2 鸡舍构建

茶园养鸡的鸡舍可以选结构简单的活动式鸡舍,为方便搬运,结合山地茶园地形,一般制成长2m,宽1.5~2m,舍内高1~1.5m即可。底部铺设带间隙的竹条或塑料网垫,离底部70~80cm处加2根木档作为鸡栖息架,四周采用遮阳网围栏或三合板,顶部采用单批或双批式防雨层。有坡度的茶园,可一面着地一面离地;地势较平的,鸡舍离地30cm以上。

2.3鸡品种选择

茶园散养鸡品种以选当地优质土鸡或土杂鸡为宜,本地土鸡有抗病力强、活动范围广、觅食力强和肉嫩味美的特点。也可以选择体型小、善于运动,对环境要求低的鸡品种。如:芦花鸡、广西黄和崇仁麻鸡等,不宜选择快大型白羽鸡种。

2.4饲养管理要点

2.4.1 放养日龄

茶园养鸡,应该分两阶段饲养。1~30日龄为室内集中育雏,一般育雏到体重0.25kg左右、粗毛基本长齐丰满及活动自如的健雏为宜。30日龄后进入茶园放养,可采取喂食方法意向性地将鸡引导至指定的茶园地块自由觅食。放养的适宜季节为春夏秋季,冬季气温低,虫草减少,应适当停止放养。

2.4.2饲养密度

茶园养鸡应该采用较低密度养殖。鸡放养密度以每亩(1亩=1/15hm2)茶园80羽左右,一般放置上述移动鸡舍2~3栋为宜。过稀资源利用不充分,效益不明显;过密虫草不足,人工喂料过多,影响肉质风味。

2.4.3饲养方式

茶园养鸡与其他放养方式并没有什么差别,白天把鸡放出,晚上进入鸡舍。小鸡初进茶园,应先在鸡舍关养1~2天,由人工饲喂,之后放出。开始需要人工补料,随鸡日龄增长,补料可逐渐减少。等到鸡舍附近草少了后,采取由近到远逐渐放宽放牧范围,使远处草虫得到利用。1年可放养2~3批(采茶季节停止放养),每批放养100~120天,每只鸡体重1.5~2kg即可上市销售。为防止长期放养,导致茶园土地板结,应合理轮牧,一般茶园养鸡1年1轮,最长不超过2年。

2.5综合防疫措施

茶园养鸡疾病防范难度大,免疫工作要求高,应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逐羽免疫注射。根据当地疫情,主要做好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主要家禽传染病免疫。定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要勤晒或更换垫料,保持鸡舍内清洁。进行消毒时,发现病鸡应隔离饲养,避免交叉感染。另外,要防止天敌和兽害,如黄鼠狼、蛇等,可在茶园挂铃铛或者养上几只鹅。